01 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意识
三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进入“自我意识”阶段,是自主能力意识的敏感期。父母把握好这个阶段,帮助孩子建立自主的责任意识,进入学龄期,孩子更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有负责任的态度。
多少孩子在刚刚上小学时,学习的态度是“为父母而学”,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,没有表现出一点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驱动力。
孩子学着学着遇到困难自己不能顺利克服,开始变得拖延、注意力不集中,孩子的这种变化导致家长为学习结果而责难孩子。随即进入“不做作业母慈子孝,一做作业鸡飞狗跳”的不良模式循环中。
而这其实是孩子没有对自己学业的责任意识导致的,刚上学的一、二年级学习任务轻松,随着课业内容的难度增加,问题才逐渐显现出来。
幼儿阶段孩子的“自主意识”发展特点是: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,自己的事情不再需要父母协助,要独自完成。
父母把握住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,放手允许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,只对孩子进行方法步骤的引导,对行为结果的积极鼓励认可。在孩子越来越多的尝试之下,自理能力越来越强,独立完成事情的信心也越来越足。
进入学龄期后,面对学业问题,自然会有更强烈的自信心来应对困难,使学习成绩更稳定。
02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
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!”学习兴趣的有意培养能帮孩子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。在学习兴趣的培养过程中,也能够帮助孩子培养学习的注意力能力。
父母可以采用榜样示范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产生学习行为。
比如,父母每天晚上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来独自学习,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加入。父母可以进行读书、写日记、画画等学习活动,为孩子提供同样的学习资料和工具,但是当孩子没有主动寻求帮助时,不需要教孩子怎么做。每天时间不需要特别长,10-15分钟就可以。
父母尤其注意,这个方法是为了引导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的。幼儿最擅长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,因此父母只需要做到固定时间认真进行自己的学习活动,孩子自然而然会慢慢学习模仿到这种独自学习的能力。
那么,大部分父母有睡前给孩子读绘本的习惯,这能不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?如果是父母给孩子讲故事、读绘本,带来的效果更多是建立亲子关系方面的。
学习是需要意志力来完成的事情,最好家长提供的榜样模板是坐在学习桌前独自学习,让孩子印刻在大脑中的模仿内容也是坐在书桌前独自学习,这样更有利于培养意志力来独自完成家庭作业。
03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
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实际上是孩子内在驱动的一个结果,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带来积极的内在驱动作用。
那么,建立与孩子学习有关的习惯父母可以设置目标来逐步完成。
比如,固定时间起床,固定时间睡觉,鼓励孩子独立安排自己的游戏活动和时间,以及各种生活活动的独立完成。
能够在幼儿阶段完成早起的生物钟建立对入学是非常大的积极作用。起床后,到户外进行20分钟左右的游戏活动,让孩子享受到早起带来的神清气爽,爱上早睡早起。
多少孩子上学后成为起床困难户,一大早卧室就发生“叫醒”大战,一整天孩子和父母处在低沉消极的情绪中。孩子哪里还能集中注意力学习。
睡前鼓励孩子自己安排游戏活动,虽然幼儿阶段的孩子没有具体时间的概念,依然可以用定时器来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、树立时间意识。等入学以后,依然用定时器来商定作业和游戏的时间。孩子的时间管理习惯就自然形成,这可以为家庭作业省掉了多大的麻烦呀。
04 写在最后
真正有助于幼儿学业发展的能力从来不是提前学习多少课业知识,兴趣培养也一定是在孩子真正的兴趣带动下才进行的活动。
孩子学习的起点早已不是提前学习多少知识,而是父母有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学习的意识和方法,父母用对了方法,助力孩子学习事半功倍,而且一生受益。